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参考文献:Zhao X, Ivaturi V, Gopalakrishnan M, et al. A model-based exposure–response (E–R) assessment of a nivolumab (NIVO) 4-weekly (q4w) dosing schedule across multiple tumor types. Poster presented at: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Annual Meeting; April 1–5, 2017; Washington, DC. Poster CT101.Bristol-Myers Squibbs Opdivo (nivolumab)Now the First and Only FDA-Approved PD-1 Inhibitor to Offer Every Four-WeekDosing。
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九)重新组建司法部。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二)组建生态环境部。(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该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
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本文包括如下几部分:主要发现总体数据情况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女性乳腺癌死亡情况女性乳腺癌5年生存率 乳腺癌发病原因与预防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184个国家中居第160位,死亡率居第177位,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全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41.82/10万,中标率为30.69/10万,世标率为28.77/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3.12%。城乡地区年龄别发病率曲线与全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类似,但城市地区发病率最高出现在60岁年龄组。城市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2014年中国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是农村地区的2倍和1.8倍;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农村地区的1.4倍和1.2倍。全国2014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约6.60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7.82%。
分年龄段来看,全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2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此后随年龄迅速上升,并于5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发病率为94.12/10万),而后随年龄增长持续下降。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例数、发病率、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累积发病率以及截缩率均高于农村地区。
吸烟、饮酒、肥胖、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初产年龄过晚、未生育、未哺乳、多次流产等因素是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介绍的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一期的全国乳腺癌统计数据。由此可见,不同同年龄段的女性乳腺癌疾病特点不尽相同,今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乳腺癌综合防治策略,降低乳腺癌对我国女性健康的危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女性乳腺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发病和死亡的11.2%和9.2%,在世界范围位居前列。
该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18种主要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变化趋势、地区差异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癌症预防、筛查措施等,属于目前在全球人口癌症生存率方面最详尽、样本数据最多、最权威的研究报告之一。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乳腺癌报告 2018-04-12 06:00 · 李华芸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而言,5年生存期率大于85%的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5个,其中,亚洲国家包括以色列、韩国和日本这3个。根据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中国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是相对比较高的,大概在80%左右的水平,并且逐步提高。
339个登记处(地地级以上城市129个,县和县级市210个)共覆盖288,243,347人,占全国2014年年末人口数的21.07%,其中: 全国339个肿瘤登记处女性乳腺癌病理诊断比例为87.42%,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0.59%,死亡发病比为0.24,诊断依据未知比例为0.35%。分年龄段来看,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随后增长迅速,于60岁年龄组达到第1个高峰后略微下降,70岁年龄组后再次随年龄持续上升,并于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
为此,2014年IARC工作组对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各类筛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评估,认为乳腺X线筛查可以降低50~74岁女性的死亡率(对50~69岁女性效果更好),但对于40~49岁女性,现存证据有限;同时筛查的综合效益远大于筛查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建议对50~69岁女性开展定期乳腺X线筛查列。我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25岁之后上升迅速,于60岁年龄组达到第1个高峰后略有下降,70岁年龄组后再次上升,并于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20岁后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并于5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城乡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曲线相近。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位居城市地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例,位居农村地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2位。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20岁以后随年龄迅速上升,并于55~60岁左右达到高峰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25岁后增长迅速于60岁年龄组达到第1个高峰,并于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2. 总体数据情况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449个登记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提取了女性乳腺癌数据,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订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其中339个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全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和世标发病率分别为41.82/10万、30.69/10万和28.77/10万,累积发病率为3.12%,截缩率为71.95/10万。
但是,我国女性对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症状的认知水平较低,尤其是35岁以后女性人群。导致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我国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伴随的居民生活行为方式、饮食习惯西方化改变、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危险因素暴露增加,以及我国乳腺癌筛查工作开展较晚有关。
国际上对于乳腺X线筛查的争议主要集中于筛查所引起的过度诊断及其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和过度治疗,以及与放射相关的乳腺癌风险等问题。5. 女性乳腺癌5年生存率2018年1月30日,英国顶尖医学杂志「The Lancet」(中文名《柳叶刀》)发表了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研究报告,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但是由于农村女性乳腺癌发病基数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危险因素的暴露增加导致了其发病率大幅度上升的现象。总体而言,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水平高于农村地区,但是25岁年龄组之前二者发病水平差异不大,而在30~60岁年龄组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约为农村地区的1.5倍,65岁年龄组后达2倍以上。
总体而言,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死亡水平高于农村地区,但是在进入第2个上升期前死亡率在城乡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而70岁年龄组后差异逐步扩大。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5年生存状况,红框中表示中国的数据 6. 乳腺癌发病原因与预防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农村地区上升幅度更为显著。农村女性可能由于长期从事农业活动,增加了暴露于具有类雌激素效应的农药及其残留物的机会,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的剧增,职职业高危因素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精神心理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增加,提高了乳腺癌的发病概率。根据 Globalcan2012数据,201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67.1万,标化发病率为43.1/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死亡病例约52.2万,标化死亡率为12.9/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1。
图片来源:Pixabay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燕梳杂谈(yanshuzt),作者:精算师Gavin。有研究表明,我国中老年女性与年轻女性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较大,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细胞分化较差,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而且临床分期较晚,治疗后更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
全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9.90/10万,中标死亡率为6.53/10万,世标死亡率为6.35/10万,累积死亡率为0.69%。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几十年来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女性(尤其是城市地区女性)生育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城市女性初产年龄较晚、未产、母乳喂养时间减少(甚至不哺乳)等所占比例远高于农村女性,导致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更高。
由此可见,我国女性乳腺癌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仍将成为今后我国恶性肿瘤防控工作中的重点。注:本文数据来源为 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2018,40( 3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4. Chin J Cancer Res 2018;30(1)2014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18年第27卷第1期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THE LANCET,Volume 391, Issue 10125, 17–23 March 2018, Pages 1023-1075。
城乡地区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全国相似,均经历了2个上升期,即25岁后快速上升并于60岁年龄组达到1个高峰,经历短期下降后于70岁年龄组再次上升,并于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死亡高峰。并且,美国和加拿大的5年生存期率均超过我国。因此,今后应当重点关注中老年女性人群的乳腺癌防控工作。死亡率、中标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分别为9.90/10万6.53/10万和6.35/10万,累积死亡率为0.69%,截缩率为13.61/10万。
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的死亡例数、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累积死亡率以及截缩率均高于农村地区。因此,提提高女性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认知,加强乳腺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降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极为重要。
另一方面,性激素水平异常是我国女性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受女性生殖因素的影响响,如初潮年龄早、初产年龄晚可通过延长女性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病例约4.24万例,位居城市地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瘤死亡病例约2.36万例,位居农村地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6位。
我国的乳腺癌5年生存期率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处于中游位置,小于以色列、韩国和日本,也略微小于我国台湾省和香港,但是好于新加坡本文转载自药明康德,原标题:一线治疗肺癌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发表评论